集思医案.pdf
集思医案.pdf
·1·
昔
在
黄
帝
,
生
而
神
灵
,
弱
而
能
言
,
幼
而
徇
齐
,
长
而
敦
敏
,
成
而
登
天
。
乃
问
于
天
师
曰
:
“
余
闻
上
古
之
人
,
春
秋
皆
度
百
岁
,
而
动
作
不
衰
;
今
时
之
人
,
年
半
百
而
动
作
皆
衰
者
,
时
世
异
耶
?
人
将
失
之
耶
?
”
岐
伯
对
曰
:
“
上
古
之
人
,
其
知
道
者
,
法
于
阴
阳
,
和
于
术
数
,
食
饮
有
节
,
起
居
有
常
,
不
妄
作
劳
,
故
能
形
与
神
俱
,
而
尽
终
其
天
年
,
度
百
岁
乃
去
。
今
时
之
人
不
然
也
,
以
酒
为
浆
,
以
妄
为
常
,
醉
以
入
房
,
以
欲
竭
其
精
,
以
耗
散
其
真
,
神
,
务
快
其
心
。
逆
于
生
乐
,
起
居
无
节
,
故
半
百
而
衰
也
。
夫
上
古
圣
人
之
教
下
也
,
皆
谓
之
:
‘
虚
邪
贼
风
,
避
之
有
时
;
恬
淡
虚
无
,
真
气
从
之
,
精
神
内
守
,
病
安
从
来
。
是
以
志
闲
而
少
欲
,
心
安
而
不
惧
,
形
劳
而
不
倦
,
气
从
以
顺
,
各
从
其
欲
,
皆
得
所
愿
。
故
美
其
食
,
任
其
服
,
乐
其
俗
,
高
下
不
相
慕
,
其
民
故
曰
朴
。
是
以
嗜
、
欲
不
能
劳
其
目
,
淫
、
邪
不
能
惑
其
心
,
愚
、
智
、
贤
、
不
肖
,
不
惧
于
物
,
故
合
于
道
。
所
以
能
年
皆
度
百
岁
,
而
动
作
不
衰
者
,
以
其
德
全
不
危
也
。
’
帝
曰
:
“
人
年
老
而
无
子
者
,
材
力
尽
耶
,
将
天
数
然
也
?
”
岐
伯
曰
:
“
女
子
七
岁
,
肾
气
盛
,
齿
更
发
长
;
二
七
,
而
天
癸
至
,
任
脉
通
,
太
冲
脉
盛
,
月
事
以
时
下
,
故
有
子
;
三
七
,
肾
气
平
均
,
故
真
牙
生
而
长
极
;
四
七
,
筋
骨
坚
,
发
长
极
,
身
体
盛
壮
;
五
七
,
阳
明
脉
衰
,
面
始
焦
,
发
始
堕
;
六
七
,
三
阳
脉
衰
于
上
,
面
皆
焦
,
发
始
白
;
七
七
,
任
脉
虚
,
【
中
医
典
籍
电
子
丛
书
】
集
思
医
案
原
著
易
庆
棠
汉
服
骑
射
排
版
序
☯中医经典·1·
序
清末之末,广州医林中,以专研经方著名者有四人焉,当时称为
“四人金刚”,乃陈英畦、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是也。英公著述
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论》《麻痘蠡言》三书行世。庇公著有
《伤寒崇正编》。谭公为南海县举人,号星缘,亦作星源,有无著述
未详。
医林易公之著述余仅见此医案一怢耳。易公,名庆棠,号巨荪,
亦作巨川,鹤山县人,寓西关小半甫,榜其门曰“集易草芦”。民国
二年去世。其运用经方比之英庇两公更为灵活。书未付梓,首见友人
存手稿一册。因借钞一本,以资玩索。本省医籍中以医案为最少见,
得此一册,为本省医林著述中生色不少。后学肆江苏任之识。
集思医案
2·2·中医经典 ☯
序例
一予自弱冠受先大父庭训,即嗜读神农、黄帝、扁鹊、仲景诸圣
之书。然《伤寒》、《金匮》有体有用,尤极心摹力追,每于无字无方
处着眼。爰将平日所治各证,自癸未至甲午,择其与经旨相发明者,
辑为一卷,名曰:《集思医案》。其有不能发明经旨,虽能出奇制胜亦
弗录。
一宋元以后,刘、李、朱、张四大家,虽各有所偏,然择其所长,
亦可治病。予因经方骇入耳目,每借时方以取效。然切脉辨证法必衷
诸仲圣,所谓以古文手笔为时文体裁,故集中亦录时方一二。
一坊间所刊各医案非失之肤浅,即失之附会,诚不足昭示学者取
信后人,兹集中病证治法,运以精思,按合经义,惟成切实不尚浮华。
一时疫治法,前人用人参败毒散、达原饮、防风通圣散等方,粤
人患疫核,医者照法治之不效。予于时疫一证,将仲圣欲言未言之旨,
尽为补出,再以孙真人毒核为证,诚大快事!
一予前著有《集思医编》,分类治病,时方在前,经方在后,为
中人以下立法。其有言之未尽者,复以此集畅昭之,以为二三同学取
法,非所望于传世也。
光绪甲午岁冬至后五日
集思草芦主人鹤山易庆棠巨荪谨识
集思医案
☯中医经典·3·
一、福建谢宽,寄居粤城,癸未三月,其妻患腹痛,杂药乱投,
月余不效。延余诊视,六脉滞涩,少腹满痛,拒按,大小便流通。断
为 血作痛。投以桃仁承气汤,二服痊愈。盖拒按本属实症,大便通,
知不关燥屎,小便通知非蓄水,其为 血无疑。
二、河南永发店,予先人旧日所做生理也。癸未六月,有店伴陈
姓者,其妻患产难,二日始生,血下甚少,腹大如故,小便甚难,大
渴。医以生化汤投之,腹满甚,且四肢头面肿。延予诊视。不呕不利,
饮食如常,舌红黄,脉滑有力,断为水与血结在血室。投以大黄甘遂
汤。先下黄水,次下血块而愈。主家初亦疑此方过峻。予曰:“小便
难知其停水,生产血少知其蓄 ,不呕不利,饮食如常,脉有力知其
正气未虚,故可攻之。若泥胎前责实,产后责虚之说,延迟观望,正
气即伤,虽欲攻之不能矣。”主家坚信之,故获效。
三、甲申六月,木匠李某亦在永发店出入。其妻患发热恶寒,不
药自愈。转而腹痛,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大小便不通。予曰:“脾
不转输,故腹满痛,不输于上渴饮而吐,不输于下故二便不通,法宜
转输脾土。”投以五苓散,一服痊愈。
四、甲申十月,西关锦龙南机房潘某之妻,少腹痛,每腹痛甚则
脉上跳动,气上冲不竭,息苦楚异常,月余不效。予断为奔豚。投以
桂枝加桂汤一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一服,痊愈。
五、乙酉四月,南海李总戎斌扬之妻患头痛。每痛则头中隐隐有
声,即有血从鼻中流出,精神颓,肌肉瘦。诸医川祛风活血之药,愈
治愈其。延予诊视,适座中有一老医,谓其脑下陷,例在不治。予笑
而不答,许以十五日愈。病家未之深信。然素慕贱名,亦姑试之也。
予用大剂当归补血汤加鹿茸数两,如期而愈。盖督脉从腰上头入鼻,
又主衄血,故重加鹿茸以治督脉,不似他方之泛泛,故奏效也。
六。乙酉夏,吾粤霍乱盛行,从阳化者热多,口苦渴,舌红,古
法川五苓散,粤人用纯阳仙方多效。然入阴者死,出阳者生。阳症其
轻,亦有不药自愈者。惟从阴化之症寒多,不欲饮,即饮亦喜热水,
古法用理中汤,且有吐利一刻紧一刻,手足冷,声嘶日陷或手足拘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