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版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pdf
2009年版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pdf
广东医学2009年11月第30卷第11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Nov.2009,V01.30,No.Il ·1593·
诊疗新进展‘
2009年版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李小毛,梁常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广州510630)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肿瘤学临
床实践指南是由美国21家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
术联盟制订的指南,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
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NCCN把
临床诊疗指南的内容按推荐指数进行了分级:l级表示该项
推荐内容基于高水平的证据,并且在NCCN指南制定成员中
具有广泛共识,建议值得信赖。2A级表示基于包括临床经
验在内的较低水平证据。NCCN成员达成共识,因此该建议
也是可以信赖的。除特殊表明外,NCCN临床诊治指南中所
有建议都为此级别。2B级表示该项推荐内容基于包括临床
经验在内的较低水平证据,NCCN成员对于该建议的适宜性
意见不一致,但无较大分歧。3级表示NCCN专家存在较大
分歧。只有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证据才是可信的,
因此NCCN临床指南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NCCN肿瘤
临床实践指南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指南:(1)降低肿瘤风险方
面;(2)早期诊断方面;(3)治疗方面:现已发布指南的肿瘤
领域已占到全部肿瘤发病率的90%以上;(4)支持治疗方
面:由600多位各学科专家组成的48个指南专家小组负责
制订。NCCN指南采用流程图(决策树)模式,医生可以很方
便地为自己的患者找到正确的治疗路线。NCCN指南对规
范临床治疗行为、推动临床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1 2009年版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更新内容
1.1诊断手段“CA一125检测”从三级推荐改为选择性;
增加CT/MRI作为临床诊断手段;增加了“考虑用错配修复
分析以查找基因问题”;“冰冻切片作为依据”被删除。
1.2肿瘤局限于腹腔内的初始治疗 “网膜切除术”的推
荐被去除。
1.3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治疗 I期患者2008年指南推
荐行“放疗”,2009年指南改为“肿瘤靶向放疗”。Ⅱ期患者,
指南由2008年“盆腔放疗+近距离放射”疗法改为“肿瘤靶
向放疗”。
1.4 对有高危因素的I B期和I C期的G1和G2各期G3
的术后处理均进行了修改修改后“肿瘤靶向放疗“的作用
提高,可与化疗同时作用,也可单独进行。I C期辅助治疗
专家组增加了G3“±化疗(2B)”。
1.5 IIA期不再根据肌层浸润程度进行分类 ⅡA期治疗
所有患者可选择阴道近距离放疗;推荐的方法基于宫体组织
学发现;IIA期和ⅡB期辅助治疗专家组增加了G3“±化疗
(2B)”。
李小毛: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子宫肿瘤;妊娠合并肝病
1.6辅助治疗 ⅢA期腹水细胞学阳性,对G3期的辅助治
疗方面增加±化疗(2B类另q);其他的ⅢA期,辅助治疗由
“化疗±放疗或肿瘤靶向放疗+化疗”改为。化疗-I-放疗或
肿瘤靶向放疗±化疗”:“盆腹腔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化疗(2B)”的推荐被取消;盆腔放疗剂量建议被取消;!IIB
和ⅢC期“化疗±肿瘤靶向放疗(即只选化疗或两者同时采
用)”改为“化疗和(或)肿瘤靶向放疗(即化疗和肿瘤靶向放
疗同时采用或只选其一)”。ⅣA和ⅣB期“放疗±阴道近距
离放疗”的选择被取消。
1.7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盆腔外照射±IORT(intrao-
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术中放射治疗)改为“手术探查+切
除±术中放疗”;“病灶局限阴道”、“盆腔淋巴结”和“主动脉
旁/髂总淋巴结”的治疗改为“肿瘤靶向放疗4-阴道近距离
’放疗±化疗”。
2009年NCCN子宫内膜癌的诊疗指南更新主要有:(1)
强调了肿瘤靶向放疗的重要性。肿瘤靶向放疗包括盆腔的
靶向放疗和阴道近距离放疗。已成为不能耐受手术者的首选
治疗方案,同时也是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2)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高危因素的存在与否,与术后制定
辅助治疗方案密切相关。对于分化程度较低的肿瘤,即使期
别较低,也推荐进行化疗和(或)肿瘤靶向放疗。化疗在低
分化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增强。(3)辅助检查手段方面,增加
了“考虑用错配修复分析以查找基因问题”,提高肿瘤的特
异性治疗,但在国内,这一技术还受到条件的限制;强调了
CT/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作用.有助于发现宫外的微
一1-病灶。
2 2009年版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的主要内容
2.1诊断及分类 子宫肿瘤常规诊断手段包括病史及体
查、血常规、血小板、内膜活检、胸片、宫颈细胞学,可选择性
进行肝、肾、生化检测及对有明显家族史者的遗传咨询。子
宫内膜癌属于子宫上皮性肿瘤,NCCN将其分为单纯性内膜
样癌和特殊类型癌(浆液性乳头状和透明细胞癌)。按照肿
瘤侵犯的部位,单纯性内膜样癌分为局限于宫体(相当于兀.
GO手术一病理分期I期)、可疑或大体见宫颈受侵(相当于
FIGO手术一病理分期Ⅱ期)、可疑子宫外病灶(相当于兀GO
手术一病理分期Ⅲ一Ⅳ期)。
2.2子宫内膜癌的诊疗
2.2.1 局限于宫体的单纯内膜样癌的诊疗(FIGO I期)
初始治疗:(1)不能耐受手术者选择肿瘤靶向放疗并进行后
续监测;(2)可手术者进行全宫及双侧附件切除(TH/BSO)、
淋巴结切除(非随机取样,包括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万方数据
·1594·
广东医学2009年11月第30卷第1i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Nov.2009,V01.30,No.11
腹腔细胞学检查,完成手术分期后辅助治疗。(3)病理学评
估内容包括:各级淋巴结(盆腔、髂总、腹主动脉旁)、腹水细
胞学、肌层或间质侵犯/肌层厚度的比值、肿瘤大小、肿瘤位
置(宫体VS子宫下影宫颈)、组织学类型及级别、淋巴脉管
侵犯、基因问题(错配修复分析)、输卵管/OF巢等。
术后处理:I期全面手术分期后.结合有无高危因素(年
龄>60岁、淋巴脉管浸润、肿瘤较大、子宫下部(宫颈或腺
体)浸润、组织学分化程度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治疗方案包
括:(1)观察(I A期GI/G2,无高危因素的I B期G1);(2)
观察或阴道近距离放疗(无高危因素的I A期G3、I B期
G2/G3、I C期G1/G2;有高危因素的I B期GI);(3)观察或
阴道近距离和(或)盆腔放疗(有高危因素的I A期G3、I B
期G2/G3、I c期G1/G2;无高危因素的I c期G3);(4)观
察或阴道近距离放疗和(或)盆腔放疗±化疗(化疗2B)(有
高危因素的I C期G3)。
2.2.2 可疑或大体见宫颈受侵的单纯内膜样癌的诊疗(Fl-
GOII期)初始治疗:(1)宫颈活栓或MRI阳性发现或肉眼
见受侵者,可手术的行根治性子宫双附件切除、主动脉旁淋
巴切除(非随机取样,包括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腔
细胞学检查、或者盆腔放疗:A点剂量75—80 Gy(2B),完成
手术分期后辅助治疗。(2)不能耐受手术的选择肿瘤靶向
放疗并进行后续监测;(3)宫颈活栓或MRI阴性发现但怀疑
受侵者。按照I期进行手术一病理分期。
术后处理:(1)ⅡA期所有患者可选择阴道近距离放疗,
推荐的方法基于宫体组织学发现;(2)ⅡB期G1、G2术后进
行盆腔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G3术后进行盆腔放疗+阴
道近距离放疗-i-化疗(2B)。
2.2.3 可疑子宫外病灶的单纯内膜样癌的诊疗(FIGOⅢ期
一Ⅳ期) 初始治疗:CAl25升高及MRI/CT有助于提示子
宫外病灶。(1)病灶在腹腔内.包括腹水、大网膜、淋巴结、
卵巢、腹膜肿瘤细胞阳性者,行子宫双附件+细胞学+最大
程度肿瘤减灭.4-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完成手术分
期后辅助治疗;(2)病灶在子宫外盆腔,包括阴道、膀胱、结
肠/直肠、宫旁出现浸润者,行盆腔放疗-1-手术+近距离放疗
±化疗;(3)腹膜外膜膨肝脏发现病灶者,考虑姑息性子宫
双附件切除±放疗±激素治疗±化疗。
术后处理:(1)ⅢA期、细胞学阳性而无其他子宫外病灶
者,GI、G2可术后观察,C3可行现察或近距离放疗或盆腔放
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化疗(2B);(2)其他Ⅲ期可化疗±放
疗或肿瘤靶向放疗±化疗或盆腔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3)ⅢB期行化疗和(或)肿瘤靶向放疗;(4)ⅢC期盆腔淋
巴结阳性或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者行化疗和(或)
肿瘤靶向放疗;(5)ⅣA,ⅣB期行减灭术后无肉眼残存病灶
或显微镜下腹部病灶者行化疗-i-放疗。
2.2.4未完成手术病理分期的术后处理 (1)I A,Gl一2:
观察;(2)IB,Gl一2;II A,GI一2(肌层浸润<50%):若影像
学检查阴性,可观察或阴道近距离放疗±盆腔放疗;影像学
阳性应行手术再分期或病理学证实有转移病灶;(3)I C。Ⅱ
A(肌层浸润>50%);IIB或G3,若影像学检查阴性,可盆腔
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腹主动脉旁放疗(3级±化疗,化疗
2R);影像学阳性应行手术再分期或病理学证实有转移病灶。
2.2.5 其他类型子宫内膜癌(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
癌)的治疗初始治疗:(1)子宫双附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切除、腹水细胞学、大网膜切除,腹膜表面活检(包括
横膈下);(2)肿瘤减灭术。
术后处理:(1)I期:观察或化疗或肿瘤靶向放疗;(2)
I B期,I C期。Ⅱ期及Ⅲ,Ⅳ期减灭术充分:化疗4-肿瘤靶
向放疗或全腹盆腔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3类);(3)Ⅲ,Ⅳ
期减灭术不充分:化疗。
2.2.6随访与复发随访内容:(1)两年内每3—6个月1
次,随后6—12个月1次;(2)阴道细胞学刮片两年内每6个
月1次,随后每年1次;(3)相关症状的教育;(4)CAl25(选
择性);(5)胸片每年1次(2B);(6)有指征CT/MRI;(7)明
显家族史者遗传咨询j
复发:(1)局部或区域复发影像学无远处转移:复发部
位无放疗史者及既往仅阴道近距离放疗者,行放疗+阴道近
距离放疗或手术探查+切除-i-术中放疗;既往盆腔放疗者,
行手术探查+切除-4-术中放疗或激素治疗或化疗。(2)孤
立转移者考虑切除-4-放疗;不能切除或再次复发,按播散性
转移治疗;(3)播散性转移若无症状或低度病变,可行激素
治疗,若进展,予以化疗;有症状或2,3级病变或病灶体积
大,行化疗和(或)姑息性放疗,若进展,予支持疗法或临床
试验。
2.2.7 复发或转移内膜癌的全身治疗 (1)激素治疗(仅
适用于内膜样癌):孕激素药物;他莫西芬;芳香酶抑制荆;
(2)化疗方案:顺铂/多柔比星/紫杉醇(1类);顺铂/多柔比
星(1类);卡铂/紫杉醇。
2.2.8肿瘤靶向放疗肿瘤靶向放疗指直接针对已知或可
疑的肿瘤侵犯部位,可包括外照射和(或)近距离放疗。通
常肿瘤靶向外照射是指直接针对盆腔的放疗,含或不含主动
脉旁区域。近距离放疗用于以下情况:(1)有完整子宫(包
括术前或术后)的放疗;(2)更常见的是子宫切除术后阴道
放疗。全腹部放疗不能称为肿瘤靶向放疗。
盆腔放疗应靶向:大块病灶(若存在的话)、髂总下段、
髂外、髂内、宫旁、阴道上段、骶前淋巴结(若宫颈受侵)。延
伸野放疗应包括整个髂总淋巴结链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
域。延伸野的上段取决于临床情况,但至少达到肾血管水
平。对于显微镜下病灶,外照射剂量应为45—50 Gy。肯定
的多部位病灶可应用CT三维重建。
术后阴道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应个体化。对于大块的ⅡB
期术前放疗,通常推荐总剂量75—80 Gy(按低剂量率计
算)。但对于阴道近距离放疗来说,参考点选阴道表面或其
下0.5 cm处,剂量根据盆腔外放疗情况决定。子宫切除术
后的阴道近距离放疗应限于阴道上段。高剂量率近距离放
疗用于增强外照射时,通常以阴道黏膜为参考点,予5—6 Gy
×2次的剂量。单独使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时,常用的方
案是:以阴道表面下0.5 cln为参考点时,7 Gy×3次;或以
阴道表面为参考点时,6 Gy×5次。
(收稿日期:2009—8一14编辑:王冰)
万方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