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结肠穿孔诊断与处理.pdf

格式: pdf 页数: 2 文件大小: 0MB 侵权/举报
新生儿结肠穿孔诊断与处理.pdf

新生儿结肠穿孔诊断与处理.pdf

格式: pdf 页数: 2 文件大小: 0MB
新生儿结肠穿孔诊断与处理.pdf ,翻 双 ,IL ’ JMedRes,Dec2006,Vol.35No.12 讨 论 SUI是指由于腹压突然增高时膀胧内压增加,尿道内压 无相应增加,膀胧内压暂时高于尿道内压而致尿液不自主漏 出。SUI绝大多数累及女性,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约15%- 60%「’〕。目前认为,分娩或妇科手术等导致盆底支撑组织损 伤、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是产生SUI的 重要原因。盆底支撑组织损伤引起的尿道与膀胧后角正常解 剖结构改变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发病机制。 SUI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有关手术方法很多,目的就是 恢复其正常时解剖结构,可分为3类:耻骨后膀胧颈悬吊术、 经阴道膀胧颈悬吊术和耻骨阴道吊带术。这3类手术近期疗 效均较好,但远期疗效差异大,且都存在症状复发和尿路梗阻 问题[,]。1994年,nelancey在P解的基础上提出“吊床学 说”,即认为腹压增高时尿道关闭压的升高是由于受其后方支 撑组织的挤压而非受腹内压作用的结果,尿道中段松弛不能 形成良好的“吊床”,则出现尿失禁。在此基础上,瑞典医生 Ulmsten首先报道用TvT术治疗sul。TVT术原理就是在尿 道中段放置一吊带,通过吊带与周围组织密切融合形成“吊带 环”,加强对尿道中段的支撑,在腹压不增加情况下吊带处于 无张力状态,在腹压增高时相对抬起尿道,恢复正常的膀胧尿 道后角度,从而达到正常尿控的目的。主要适用于因盆底结 构松弛薄弱、尿道过度活动所致的Sul。 ulmsten、olson各自对50余例TvT术后患者进行3年随 访,发现治愈率约90%,与近期相比无明显下降。朱兰等对 60例TVT术患者随访1年,治愈率达%.7%,无1例复发。 本组1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TVT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完 全治愈,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据文献报道,TVT术常见的并 发症有:膀胧尿道损伤、耻骨后血肿形成、排尿困难尿储留、切 口感染、阴道愈合不良等,而尿漪留发生率最高。本组5例患 者除1例术中出血略多、术后短期出现尿频尿急外,其余病例 均无并发症出现。该病例尿频尿急症状可能跟耻骨后血肿形 成刺激膀胧后尿道有关,经药物处理血肿吸收后症状消失。 我们的体会是:(l)TvT穿针刺方向应指向耻骨弓,抵达 耻骨后缘后再将针尖稍朝向头侧,紧贴耻骨后经上方皮肤切 口穿出。谨防一开始就朝向切口处,否则容易损伤腹腔脏器。 (2)TvT术原理主要是通过放置的吊带与周边组织融合后来 加强尿道后壁支撑力量,而不是通过吊带将尿道吊起达到控 尿目的;与立位时不同,术中患者处于截石位,增加的腹压不 能均匀下传至尿道;麻醉因素常使尿道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 因此不必通过向膀胧注水嘱患者咳嗽的方法来调整吊带松紧 度。我们的经验是只需将网带放平,在不形成折叠的基础上, 宁松勿紧,过紧则易发生尿储留、排尿困难。(3) TVT网吊虽 组织相容性好,但永久性存在患者体内,因此严格的无菌操作 是防止感染及手术成败的关键。(4)术后早期吊带与周边组 织尚未稳定融合形成吊带环,此时频繁做增加腹压动作,容易 使吊带移位,影响疗效。我们主张术后 1个月内禁做过度增 加腹压动作。(5)本组1例患者曾在他院行膀胧颈悬吊术,术 后复发而失败,后经TVT术治愈,说明TVT可适用于既往压 力性尿失禁手术失败者,不属禁忌,但仍需谨慎选择病例。 (6)对于既往有盆腔手术史者,局部组织粘连明显,再行TVT 手术操作容易出现并发症,术者应认真分析原先手术、清楚局 部解剖,操作时需小心谨慎,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TVT手术治疗SUI疗效确切,具有较传统的SUI手术操 作简便、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且能适用于有 既往盆腔手术史及SUI手术失败患者,将有较大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郭应禄,杨勇主编.尿失禁【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浑刃3离)7. 周芳坚,张时纯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J〕.中华 泌尿外科杂志,1999,8,20(8):506一507, (收稿:206一08一24) 新生儿结肠穿孔诊断与处理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小)L外科 (2202) 王瑛殉 孟尔旺 王 岩 提 要 目的 提高新生儿结肠穿孔的诊断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近10年来我院诊治的17例新生儿结肠穿孔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结肠穿孔的原因复杂。诊断虽较容易,但病死率极高。本组治愈12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1 例。结论 早期诊断、围手术期处理、规范操作、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 结肠 穿孔 DlagnoslsandTrea加eutorNeonatalperfora“onofcolon.肠咭Ying劣un,etal.D印artmentofPediatricsu哪叮,Lianyu鳍a鳍First Pe叩le’JH如pital,加几g3u222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impovethediagnosisandtreatm entlevelandtodecreasethemortalityofneonatalcolonperfOration.Meth- ods ToanalyseseventeencasesofneonatalcolonperforationfrOml996to20O6.Results Thecurerateis69.4%,mortalityrateis 235%,andoneoutofseventeenwasgivenupfortreatment。ThereasonsofneonatalcolonperforationweremorecomplexcomParedwith diagnoo15,andthemortalityofneonatalcolonperforationwerehigh.Conclusions Thek即todecreasethemortalityisearlydia,0515,peri- ·106·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12月 第35卷 第12期 ·新技雍 · operationtreatmentandearlyoperation. Keywords Neonatal;Colon;Perforation 新生儿结肠穿孔常由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道畸形 和先天性肌层发育不良、胎粪性腹膜炎、先天性巨结肠、溃疡 性结肠炎等川,绝大多数属自发性穿孔〔2〕,少数为诊疗过程中 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医源性穿孔。病死率甚高。近年来由于加 强术前、术后管理,呼吸循环管理和营养管理的加强,病死率 已渐降至30%[al。总结我院19%年1月一2006年6月,共收 治新生儿结肠穿孔 17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性12例,女性5例;发病平均年龄9天, 最小年龄6h,最大年龄28 天;病程6h一4天;早产儿4例,足 月儿12例,过期产儿1例;体重<25009的5例,〕25009的 12例。自发性穿孔 14例、医源性穿孔3例。 2.临床表现:患儿人院时或经洗肠等治疗后出现不哭、腹 胀、腹壁水肿发亮、腹壁静脉充盈、呕吐胆汁样物、便血、皮肤 苍白等症状,腹部立位平片:16例隔下见游离气体;1例腹穿 抽出不凝血。B超检查腹腔内中到大量积液。 3穿孔原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先天性巨结肠伴结 肠炎3例,肠闭锁穿孔2例,胎粪性腹膜炎伴多发穿孔 1例, 腹裂伴穿孔 1例,医源性穿孔3例,不明原因穿孔3例。 4,手术方式:病变段肠管切除后端端吻合术4例(盲肠造 痰2例),双腔造痰3例,单腔造凄3例,单纯缝合修补2例, 修补后盲肠造痰5例。 5结果:痊愈12例,死亡4例,1例放弃治疗。 讨 论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较少见,结肠穿孔更为少见。新生儿 结肠穿孔与低出生体重、产程缺氧、胃肠道发育尚不成熟及屏 障机制不完善有关,病因为缺氧窒息致结肠粘膜受损,造成缺 血、溃疡、坏死直至穿孔。同时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窒 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下,再行洗肠或钡剂灌肠等诊疗 时,尤其早产儿、低体重儿易发生结肠穿孔。结肠穿孔常因继 发中毒性休克、败血症、腹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成为致死 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1诊断:以下几点有助于新生儿结肠穿孔的早期诊断: 低出生体重(<20009),分娩过程有缺氧、休克及应激过程,临 床出现呕吐、腹胀、嗜睡、发缉、呼吸窘迫、苍白无力、伴有大便 习惯及性状改变如便血、腹泻等。在肺炎、败血症、坏死性小 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保守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出现有脱 水,腹胀加重、出现腹膜炎体征以及呼吸窘迫等症状,行腹部 X线检查发现隔下有游离气体或液平,腹脂线消失,腹穿有脓 性渗出液或气体等。 2.治疗:(1)围手术期处理:围手术期处理重点在于术前 纠正电解质失衡、酸中毒,改善循环,注意保暖。常规予以置 胃管、置暖箱和氧疗法,以20一40mF(kg·h)速度静脉输人 5%葡萄糖加乳酸钠林格液,同时输新鲜血浆10ml/k9,术前补 液量75一100ml/kg,3一4h完成。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腹 胀、隔肌上升而影响呼吸,应立即行上腹部穿刺减压。严重缺 氧的患儿,可头罩给氧,氧流量在5一6L/min,浓度5% - 60%。术后必要时保留气管插管,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对循 环、尿量,酸碱代谢和体温做加强监护治疗。术后继续注意保 暖,持续胃肠减压,肠内、外营养支持。选用有效抗生素,联合 用药。(2)手术治疗:有关手术方式的选择,陈幼容和王振 东〔’〕认为应首选肠造痰术;而朱锦祥等不主张肠外置术,认为 应用丝线两层缝全修补为宜。本组认为新生儿结肠穿孔多为 急诊手术,术中活检立即获得病理诊断常常困难,而手术要求 简单快速,根据穿孔部位及病变严重程度、范围决定术式。本 组对穿孔<2.ocm、位于回盲部或横结肠、腹腔污染不严重、肠 壁无明显炎性水肿且肠管血运良好者采取单纯修补;而对于 腹腔污染严重、穿孔位置低、疑为巨结肠穿孔者均行结肠造 痰;介于两者之间者在单纯修补同时于盲肠造痰转移粪流并 减压。结肠造痰是简单安全的手术方式。结肠造痰对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及营养吸收较回肠造痰更重要,造痰位置可选择 穿孔近端或穿孔处。结肠造痰即时开放造痰口,有利于术后 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功能,防止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利于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如穿孔远端肠管血远差或为痉挛狭窄 的病变肠管,则仅需行单腔造痰,远端肠管关闭后置于切口 下,待二期手术时切除即可,且肠外置有利于术中肠管回纳。 但此术式存在术后切口感染、不易护理、肠管回缩或翻出、切 口裂开、肠内容污染腹腔等缺点。故本组在排除巨结肠的情 况下,近年对新生儿结肠穿孔采用盲肠脑室引流管造痰代替 结肠造痰,术中仅需切除阑尾,于其根部置人相应型号硅胶脑 室引流管,使其起到暂时转流近端粪便及肠腔减压的作用,在 促进穿孔愈合的同时,避免了患儿二次开腹手术的痛苦。同 时护理方便,无造瘩口皮肤糜烂。造痰管留置10一14天,拔 管后造痰口两天内闭合,无窦道及痰管形成。本组未发现再 次穿孔,此方法尤其适合于多发性结肠穿孔。另外,结肠穿孔 腹腔污染严重,术中充分冲洗腹腔十分重要,有助于防止术后 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和败血症的发生。引流应选择主动引 流,选用双套管低负压吸引比较好,避免残余脓肿的发生。 3.预后:与早期治疗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出生时体重 轻、胎龄小、营养不良儿、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严重的代谢 性酸中毒、术前的静脉输液量、发病至手术的时间等。腹腔、 切口的感染、伤口裂开是晚期致死的原因,应注意防止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爱勤.新生儿气腹【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即,1(4)二286一287, 2 陈幼容,王振东.28例新生儿结肠穿孔的临床分析〔J〕中华小儿 外科杂志,1989,10(1):40一41. 3 杜嗣廉,郑明新 小儿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 225. (收稿:2(X)6一09一26)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