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CT及MRI解剖.pdf

格式: pdf 页数: 32 文件大小: 2MB 侵权/举报
耳部CT及MRI解剖.pdf

耳部CT及MRI解剖.pdf

格式: pdf 页数: 32 文件大小: 2MB
耳部CT及MRI解剖.pdf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11 图12 耳影像学与临床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耳部疾病的诊断除了临床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外,影像学检 查越 软组织的显示,在一般耳部疾病 的应 到复 旦大 用用 (一) 迟放鲁 上海 200031 来越成为诊断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 CT、MRI 的普及,耳和颞骨影 像学检查已成为耳和侧颅底临床常规的辅助诊断项目。从本期起,继续教育栏目 对耳和颞骨影像学的结构、解剖名词及诊断作系统介绍。首先介绍耳部正常 CT 解剖结构,然后介绍耳部、内听道 MRI 解剖结构。在了解正常结构的基础上, 将介绍和分析耳和侧颅底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CT 对骨和钙化组织显影清晰,可兼顾骨与 用中价值较高。MRI 可多轴向成像以提供全面观察;可避免骨质干扰骨管 腔内细小软组织结构的显示,而且对软组织特性反映较好,故常用于耳、内听道、 侧颅底肿瘤的软组织病变检查。CT 观察骨结构以骨算法扫描最为清晰,如用普 通扫描则应加骨窗(扩大窗宽,提高窗平)显示,以利观察细小骨质改变。 耳部 CT 常用轴位和冠位,本期重点介绍耳部轴位 CT 检查。本栏目得 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CT室罗道天教授和宋济昌副教授的支持,特此感谢。 耳部轴位又称水平位,病人仰卧,取听-毗线,于外耳孔上方 10mm 处,可 130KV、100MA、3-6S、1-3MM 层厚和间距用骨质窗位条件,往下连续扫 描,要求扫完整个岩锥。横断面 CT 对于外耳道前后壁、中耳前后内外壁、听小 骨、内耳道前后壁、内耳迷路、面神经膝部和垂直段、乙状窦、静脉孔及颈动脉 管等结构显示较清楚。由于头位的关系,显示的结构有时二侧不对称,需要以同 一平面进行对比。这里仅就典型的层面进行讨论。 图 1.-图 4.显示岩尖部和上半规管。 图 5.起出现内听道。 图 6.出现耳蜗顶旋,同时在内听道外侧有一通向上鼓室的通道,是面神经迷 路段。内听道的听神经到达耳蜗为止,前庭神经止于前庭和半规管,唯有面神经 向鼓室方向延伸,形成面神经迷路段。 图 7.的重要结构为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神经节,由此向前 有一分支为岩大浅神经,向后为面神经鼓室段,此结构呈“T”型,垂直于岩大 浅神经和面神经鼓室段的是面神经迷路段。前庭和后半规管在此层面出现,同时 出现颈内动脉的升段。 图 8.为典型的前庭层面。在上鼓室出现锤砧关节,呈冰淇淋(Ice-cream)样 结构,前端似冰淇淋的是锤骨头,后方似蛋桶状的为砧骨体。耳蜗内侧可见面神 经鼓室段。在后半规管的内侧有一与之平行的裂隙,为前庭导水管,一般不超过 1.5mm 宽。在较大的前庭腔后外侧,有与之相通的半弧形的水平半规管腔。 图 9.耳蜗中旋出现。颈内动脉管水平部初现,面神经鼓室段向后延伸至水平 半规管。 图 10.在面神经鼓室段的外侧可见有小的隆起为匙突。同一平面出现开放的 面神经外膝部,又称锥曲部,由于骨壁薄,呈向鼓室的开放状,文献报道此处面 神经的自然裸露率达 17~37%。后鼓室显示内侧的鼓室窦(sinus tympani)和外 侧的面隐窝(facial recess)。鼓室内锤骨柄和砧骨长突可见。 图 11.平面为典型的耳蜗层面,耳蜗的上中下旋在一个平面共现,耳蜗底旋 初现,圆窗龛和其内侧的圆窗间隙清晰。砧镫关节在此层面出现,可见镫骨板上 结构和部分底板。面神经锥曲段呈椭圆形,是面神经由鼓室段向乳突段上升时被 断层斜切所致。鼓膜张肌管出现于 图 12.此层面出现外耳道,锥隆起显示明显。耳蜗导水管为一细缝隙与外耳 道方向平行,由外向内(前庭导水管由内上向后外方向).耳蜗仅见宽大的底旋。 从图 6 到图 12,显示耳蜗管腔的情况,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道天. 眼耳鼻咽喉疾病影像学图鉴.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2. 372-522. 2. 宋济昌,钱 雯. 眼耳鼻咽喉 CT 诊断图谱.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2. 109-207.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图 17 图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