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的重点难点分析.pdf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的重点难点分析.pdf
21
IMHGN
GUOJIYIYAOWEISHENGDAOBAO
卫生资源属于经济资源,如何合理分配与有效
利用卫生资源,从而提高其合理性、公平性和有
效性是我国现今共同关心的战略性问题。近50多
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
是,卫生资源量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大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拓宽卫生资源的筹资渠道,优
化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需
求。为此,我们需要了解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
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现阶段我国的卫生资源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宏观指导,分级
管理,地方为主,条块结合”的资源配置管理模式,
政府对卫生资源配置的调控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
决于政府对卫生资源的管理体制和政府有没有足够
的财力维持卫生事业在适宜的水平上运行和发展
[1]。目前,我国卫生资源按部门、地方与行政隶
属关系设置,地方、厂矿、军队“三分天下”机构设
置自成体系,多头审批,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
宏观统一的规划管理,造成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管理
和利用的严重分散。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过程中,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与国民经济的
增长,财政在整个宏观经济分配格局中的所占份额
越来越小,政府可供财力与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矛盾
十分突出。在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未形成的
情况下,中央对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调控能力有限,难
以对各地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进行较大力度
的调整,实现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
1.2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配置方法上,我国实行以供方为导向的资源
配置方式,资源配置主要以床位和人力为主要依据
[2]。这种按床位、按人头补经费的办法,造成了
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一是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
恶性循环。哪里医院多,医院规模大,人员多,
资金就流向哪里,刺激了卫生机构、人员、床位
的扩张和膨胀,造成卫生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
医院和大设备上。从专项资金来看,也由于缺乏科学
的标准、必要的论证和严格的监控机制,资金分配的
随意性较大,刺激了购买高精尖设备和盲目争上基
本建设规模。有调查显示,我国卫生资源总量的80
%左右配置在城市,且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中
[3]。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技术,高级卫生技术人
员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城市大医院中,部
分城市某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配置的总体规模已经
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部分地区还出
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部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提示,
城市医生和床位的实际拥有量比需要量多出1/4~1/
5;部分大型诊疗设备的实际拥有量比需要量多出
1/3~1/4[4]。另一方面,农村卫生资源贫乏、质
量不高的现象却很普遍,医疗机构房屋破旧,设备简
陋,医疗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缺乏科学政策的引导,长时期卫生资源数
量增加和外延扩张,导致了目前结构失衡、布局
不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资源分布出现了“倒
三角形”,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卫生服务(基
本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均应由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提供,而高技术性的专家服务仅占少数。因
此,合理的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成“正三角”形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问题
及改革的重点难点分析
彭志丽 何洁仪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 要 如何将筹集到的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地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地区、部门、项目、人群
中去,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目前存在着城市过分集中、浪费,
农村缺乏这样一种“倒三角”形态,要实现我国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
情,运用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政策指导等手段,充分、有效、合理地配置卫生资源。
关键词 卫生资源 存在问题 改革重点
卫生管理版
卫 生 经 济
22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INTERNATIONAL MEDICINE & HEALTH GUIDANCE NEWS
态。然而目前卫生资源的配置却是一种“倒三角”
形态。一是大医院的卫生资源远远大于基层医疗机
构的资源量,社区卫生机构配置的资源量不但数量
少,且质量不高,这将直接导致医疗服务的提供
和利用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不相配。二是
影响了卫生服务的提供。预防保健、农村和基层
医疗机构资金相对不足,由于生存的压力,一些
以社会性防治工作为主的单位,其服务方向出现了
一定程度的偏离,预防保健机构出现重有偿服务,
轻无偿服务的不良倾向。那些符合公众利益的预防
保健,具有更大社会效益的基本医疗服务和涉及80
%人口的农村卫生工作,却因筹资困难而发展缓
慢,甚至难以为继。这种重城市、轻农村,重
医疗、轻预防的现象,既不能适应我国疾病模式
的变化,又使部分保险人群过度利用医疗卫生服
务,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国家、企业和个人
的经济负担。再者,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加上卫生制
度的改革使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降低,从80年
代初到现在的短短20年里,农村卫生制度与经济制
度一起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市场化促进
了农村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医药卫生领域
在缺少公共支持的情况下转向市场,增大了农村全
体居民特别是贫困群体的健康风险。一方面,大部分
村卫生室私有化,乡以上公共卫生机构所获补贴相
对减少,农村卫生机构日益为利润所驱动;另一方
面,医疗和药品市场不规范,药品采购过程中腐败现
象严重,致使药品大幅度加价。这些变化导致卫生资
源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大、卫生服务的可得性降低,低
收入群体因小病不治拖成大病的现象屡有发生。这
一切,使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卫生制度变化成为发展
政策研究中经常引用的反面案例[5]。
1.3 加入WTO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影响
现今,我国又加入了WTO,这对我国卫生资源的
筹资及配置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据估计,我国的中
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全国约有200余家⑹。在地
区分布上,遍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大多数
集中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沿海地区大、中城市。从东
部发展较快的地区看,加入WTO有利于引进国外卫
生资源;有利于引进适宜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医疗
技术,促进学科建设和医学发展;有利于提高医学科
学水平与医疗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
平。而从西部地区看,因经济、人才、技术、环境等
条件的限制,引进和利用国外卫生资源就比较困难。
因此,加入WTO后,我国东、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
置可能出现更大的不合理与不平衡现象。同时,加
入WTO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外
商投资者会看好中国医疗服务大市场,瞄准经济、
文化条件比较好、发展快的大、中城市进行投资,
开办中外合资、合作医院或诊所。这对于促进我
国城市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大有好处,同时也带来很
大的竞争压力和冲击。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
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国外医疗服务提供者可能很少
问津。相比之下,加入WTO 后我国城乡卫生资源
配置不合理的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2 卫生资源配置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
事业,政府宏观调控的本质是对卫生资源配置的调
控,这也是保证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
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要以公平性原则为前提,
我国每一位公民,都具有同等的健康权力,都有权享
受国家为他们提供的应得的卫生服务,政府应在立
法上给予保障。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在
一次宏观经济与健康的研讨会上提出有三个问题对
我国的卫生改革与发展非常重要:第一,政府对贫困
人群的医疗覆盖的作用。政府应该保证贫困人群对
基本医疗服务,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所有
人都应该可以同等的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第二,政府
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政府要考虑怎样防止人们因
为一些疾病和突发事件而变得贫困。第三,明确政府
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7]。已经有研究发现八十
年代以来一段时间,我国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下降
了,卫生投入的健康受益不如以前高[8]。强调政府
在医疗卫生中的作用,主要是针对筹资问题,由于政
府卫生筹资功能的下降,导致了公共卫生服务提供
不足和医疗服务可及性的下降,加大了健康的不公
平[ 9 ]。
综上所述,我国卫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是:针对目前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卫生资源配置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理顺各级政府对有关层次卫
生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关系与职责,加强上级政府对
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对卫生资源进行合
理配置,对现有不合理的卫生资源架构进行科学的
调整,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卫生服务体系,
以发挥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
续发展。为此,我们今后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
工作:
2.1 加强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下一级卫生资源配
置的宏观调控力度。中央、省级政府应拓宽筹资渠
23
IMHGN
GUOJIYIYAOWEISHENGDAOBAO
道,多方筹集资金,会同国际资助、社会筹资渠
道的资金,用于各省、各地区间卫生资源的再分
配 。
2.2 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属地化管理。以地
级市为一个基本单位,除中央、省级卫生行政部
门直属的具有指导、协调全国、全省卫生行政、
业务管理工作职能的部分机构外,辖区域内的各
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统
筹规划,对以医疗服务为主的部属、省属医疗卫
生机构,可结合实际,下放地方管理。同时,深
化卫生体制改革与创新,使公立医疗机构真正成为
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发
挥主体作用。
2.3 改革地(市)级政府的卫生投入方式。地
(市)级政府的卫生投入可分为两大渠道:一是基本
经费类。主要用于疾病预防机构、具有卫生管理行政
职能的机构、农村卫生防治机构等以公益、福利、社
会性防治和管理为主要工作职责的人员经费和基本
预防保健业务经费;二是卫生事业发展专项经费类。
主要用于政府举办的各类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及大
型设备的购置、维修,对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
药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投入等。专项经费调配权由地
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承担。
2.4 对我国城乡、地区卫生资源配置进行战略
性调整。首先,要把卫生投入的重点放到农村和西部
地区去,努力解决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的基本
卫生保健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控制地方病、艾滋病
和乙型肝炎等疾病的资金投入,让广大农民真正从
中受益;其次,努力构建一个符合农村实际、形式多
样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再次,采取多种办医形式,
实行更加开放,优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
者加盟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服务业的开发投资,以
解决小城乡、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加快西部地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提高卫生
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2.5 加大对预防的投入,实现医、防卫生资源
配置结构合理化。预防工作是保障人民健康、减少卫
生资源消耗、低投入高产出的卫生服务。我们必须始
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疾病预防、监督及妇幼
保健等工作的投入,努力实现我国医、防卫生资源配
置的协调发展。
2.6 全国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手段,区域卫生规划的重点是卫生资源配置
[10]。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动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逐步强化对卫生事业
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政府职能由“办卫生”向“管
卫生”、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由经验管理向法制
管理的全面转变。
参考文献
1 李刚,王俊.英国卫生资源配置思想与我国卫
生资源配置模式的改革.中国卫生资源,1999,2
(4):43~45
2 张自宽.漫谈经济体制转轨期的医院经营管理
问题.中国医院管理,1977,17(11):7~9。
3 班瑞益.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几个深层
次问题的思索.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13)
7:4~6
4 刘兴柱.中国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及政
策建议.中国卫生改革理论与政策高层次研讨
会:中国卫生经济培训与研究网络.1999
5 World Bank,1992,China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Poverty in the 1990s ,pp.90-
106,China 2020Series ,Washington D.C
6 傅坤峰,宋树歧.加入WTO 对我国卫生资源配
置结构的影响.中国卫生经济,2002,(21)7:
44~45
7 Anil B.Deolalikar,2000,The demand for
health servic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role of price,service quality,and
reporting of illness ,Handbook ofApplied
Economic.
8 Mwabu ,1986,Health care decisions at
the household level :Result of
healthsurvey in Kenya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2,313-319
9 Liu &Mills ,2002Liu Xingzhu,Anne Mills.
Financing reforms of public healthservices
in China :lessons for other nations,
Social Science &Medicine 54,2002.
10 胡善联,主编.卫生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4
(责任编辑:王建国)
卫生管理版
卫 生 经 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