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内分泌学.pdf

格式: pdf 页数: 851 文件大小: 34MB 侵权/举报
基础与临床内分泌学.pdf

基础与临床内分泌学.pdf

格式: pdf 页数: 851 文件大小: 34MB
基础与临床内分泌学.pdf 内分泌系统 间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图 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是机体不同细胞和组织 ),依靠这些信 息调节机体的许多机能。“内分泌”指将生物活 性物质分泌至体内;与之相反,“外分泌”指将活 性物质分泌至体外如汗腺,或通过导管分泌至 体腔如胃肠道。内分泌系统依靠激素传递信 息,典型的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分泌,经血流运 送至其他组织并调节靶组织功能的物质。这种 调节作用是通过激素与其受体分子的结合来介 导的(见第 章)。这些受体必须: 激素与暴露于其受体的数以百万计的其他分 本章使用的缩写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利尿激素;升压素 二磷酸腺苷 心房利钠肽 转录因子 三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 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皮质素传递蛋白 胆囊收缩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环磷酸鸟苷 甲基转移酶 降钙素基因相关激素 儿茶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绒毛膜生长催乳激素;胎盘泌乳素 脱氧核糖核酸 上皮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雌激素反应元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卵泡刺激素 氨基丁酸 生长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将该种 激素反应元件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 黄体生成素 单胺氧化酶 多发性内分泌瘤 核磁共振成像 信使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多聚酶链反应 泌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素 甲状旁腺激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核糖核酸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 甲状腺激素结合前白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 血管活性肠肽 香草扁桃酸 第 章  内分泌学导论 子区别开来;( )这些受体必须将其与激素结 合的信息传至受体后事件。激素是变构剂,可 改变与之结合的受体蛋白的构型。 内分泌系统复杂多样,通过许多精细的调 节机制控制激素的合成、释放、活化和在血液循 环中的运输、代谢,以及向它们作用的细胞表面 或细胞内的转运。其他一些机制调节靶组织细 胞对激素的敏感性和对激素的特异性反应。 除经典的内分泌功能以外,我们对激素的 作用方式应有更多的了解。许多激素不进入血 液循环而以自分泌、旁分泌或邻分泌的方式起 作用(见图 及下文)。某些在一般情况下 不被认为是激素的分子如淋巴因子,也可像激 素一样起作用。通常认为非内泌腺的某些器官 如肾脏、肝脏和心脏,也可产生和释放激素。 另外,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其 他系统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内分泌 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相互关系简述于下,部分内 章(肾上腺容见第 章(下丘脑和垂体)和第 髓质)。下面将简单讨论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 图 激素、神经递质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均可通过分 泌囊泡或弥散作用释放合成的激素。这些激素可不离开细胞,或释放后再与这些细胞内或细胞上 的受体结合,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自分泌)。激素还可以不进入血液循环而作用于邻近 的其他靶细胞(旁分泌),包括神经递质细胞。激素也可通过血循环到达靶细胞(内分泌)。神经递 质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在神经末梢释放。这些相同的神经递质可以通过突触连接或直接由细胞释 放后像激素那样起作用 激素的化学组成 生而来(图 及第 统的相互关系,其详细内容见第 章。对二十 烷类的前列腺素和前列环素也作了介绍,因它 们与内分泌系统也有许多联系。 本章概括介绍内分泌学的一般知识,包括 对诊治内分泌疾病甚为重要的基础知识和一般 原则。 旁分泌和自分泌 如上所述,激素不仅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 靶器官,而且还可以作用于与其分泌细胞邻近 的细胞(图 在肾脏 )。当激素作用于邻近细胞(不 是产生该激素的细胞)时称“旁分泌”,如性类 固醇激素在卵巢的作用,血管紧张素 的作用以及由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 子的作用等。旁分泌作用还有一种情况,即一 个细胞膜上的激素可与邻近细胞上的受体直接 作用,称“邻分泌”调节,如一些造血生长因 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可抑 子。某些激素还可作用于产生激素的细胞本 身,这一现象称为“自分泌”,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细胞释放的激素可再作用于该细胞,甚至 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即发挥 作用。例如,胰腺 制同一细胞释放胰岛素,分泌生长抑素的胰腺 细胞可抑制该细胞释放生长抑素(见第 章)。自分泌作用似乎对癌细胞合成各种癌基 因产物尤其重要,这些产物作用于自身细胞, 从而刺激细胞分裂,促进癌的全面生长。 章)。 激素由体内担负一般功能的多种化合物衍 事实上, 这些小分子的衍生物作为自分泌、旁分泌、邻 分泌或内分泌的调节配体而发挥作用,或者介 导激素的作用。尽管生命所必需的、以及内分 图 激素的前体:显示了主要激素的来源,并列举了每种化学类型的激素和衍生物 维生素和激素 泌腺破坏后引起缺乏状态的大多数激素已被确 定,但新的激素还在不断被发现,而且肯定还 有许多激素尚未被认识。 核受体拓宽了我们在这一领域的认识,这 些受体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视黄类及 章)。可是,在这个超家族结合(见第 中, 种以上不同基因编码的分子远远超出 了上面所列举出的激素的主要类型。与多种核 受体家族成员结合的许多新配体如某些脂肪酸 和视黄类已经明确,但这个家族成员的大部分 蛋白质配体尚未确定。许多以自分泌或旁分泌 方式起作用的激素或其他配体很有可能将被认 识,但目前尚不知道这个蛋白质超家族的大多 数分子能否结合激素。同样,近年来许多新的 细胞表面受体已被认识,另外一些细胞表面受 体也可能会在将来被认识。 翻译 因此,激素可以是蛋白质(包括糖蛋白)、 小分子多肽或肽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或脂 类。多肽激素可直接由特异性的 而来,也可以是大分子蛋白前体的裂解产物或 被修饰的肽类。儿茶酚胺和甲状腺激素是氨基 酸的衍生物;类固醇激素和 见下文),它们由脂肪酸衍生而 来源于胆固 醇;视黄类由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而 来。二十烷类如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和白三烯 也与激素有关( 来。当某物质被称为激素时表示其化学结构已 经清楚,而仅知道生物活性,其化学结构不清 楚者称为“因子”。 )是指经典的维生素(图 类来源于 定义已被广泛接受,但也应该认识 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却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 物质。不像食物可被机体作为能源利用,大部 分维生素是机体多种生理过程的介质。尽管维 生素的这 是机体暴露于充足太阳光时产生的 到,在某些情况下机体也产生“维生素”。例 如, 章)。另外,维生素的最终活性 内源性维生素,仅当机体光照不足时才需外源 性补充(见第 图 内分泌系统各种分子的来源、类型和作用之间的关系:这些分子是或者成为激素、 二十烷类、癌基因产物和维生素。正常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是调节蛋白、神经递质、激素和旁分 泌或自分泌因子(或衍生的多肽)。正常基因也编码参与合成氨基酸类似物、类固醇、二十烷类的 酶,这些氨基酸类似物可以是神经递质、激素和自分泌或旁分泌因子;类固醇和二十烷类也可以 是激素或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是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激素或自分泌、 旁分泌因子。维生素主要来源于食物,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由机体合成,机体合成的维生素可以像 激素一样起作用,或作为自分泌、旁分泌因子起作用 激素与癌基因 图 ”表示相互影响是刺激性的或抑制性的 激素与免疫系统 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许多复杂关系将 在第 章详细讨论,图 简单示例了它们 之间的关系。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反应 和对自身物质缺乏反应涉及到配体 受体相互 作用,其机制与第 章将要介绍的激素的作用 机制相似。尽管与内分泌系统相比,免疫系统 和类维生素 产物可能由消化吸收的维生素衍生而来, 即属于这种情况。维生素 的作用机制可以与激素相同,例如 胆固化醇 )和视黄类(视黄酸, 顺式视黄酸等)就是通过与类固醇和甲状腺 上文及 第 激素相同家族的受体起作用的(见 章)。 章癌基因是促发肿瘤形成的基因(见第 及图 ,这些基因通常是发生了变异(如 通过突变)或过度表达的正常细胞基因。癌基 因首先是在致癌病毒中发现的,病毒的癌基因 似乎来源于其宿主细胞的基因。许多情况下, 癌基因是激素、激素受体的类似物,或者是与 激素作用有关的分子类似物。病毒癌基因用 ”表示,正常细胞癌基因以“ ”表示。 癌基因来源于鸡红白血病病毒,与甲 ,而状腺激素受体相似(有时称为 )受体相癌基因与上皮生长因子( 似( 。癌基因通常具有与正常细胞对 应物不同的功能。例如,与甲状腺激素受体不 癌基因产物(同, 和 )并不与甲 状腺激素结合,而通常为一转录抑制子。其他 一些癌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如 ,酪氨酸激酶; 的 属鸟苷酰核苷酸结合蛋白,参与细胞内信号传 ,转录因子导 ; 亚单位; 章和第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链。这些产物的作用机制将在第 章讨论。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关系。 或 “ 发生反应的更多步骤有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的 参与,但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也可通过免疫系 统的细胞,或通常认为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织 所释放的化学信号来实现,这些化学信号可对 全身起作用,也可仅在局部发挥作用。 免疫活性细胞可以释放细胞因子刺激细胞 生长,调节特异性过程,通过细胞毒性淋巴因 子破坏靶细胞,也可介导抑制细胞的效应而阻 淋巴细止 细胞产生抗体。例如,激活的 胞可释放淋巴因子,吸引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 胞至感染部位。许多补体蛋白通过吸引和活化 巨噬细胞而以旁分泌方式起作用。白介素、干 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其他 肽类是这些因子的代表。在某些情况下,通常 认为是激素的某些肽类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也可由免疫系统的、泌乳素( 细胞产生,它们的作用正在被阐释。此外,免 疫细胞释放的物质还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 能及激素的释放,例如,肿瘤坏死因子可影响 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和代谢。 免疫系统也受激素的广泛调节,本章后面 有关激素作用的部分将更多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章和本章内分泌系统疾病部分将要如第 讨论的,由自身免疫所致的内分泌腺疾病占了 临床内分泌的很大一部分。包括由腺体的自身 免疫损伤所引起的疾病,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