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指南.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指南.PDF

格式: pdf 页数: 4 文件大小: 0MB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指南.PDF 翱 H瞄 第24卷第2}012009年1月 JAppl Clin Pediatr,Vo1.24 No.2,Jan.2009 · 157· · 诊 断 标 准 ·治 疗 案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指南 陶 莉,周 伟 (广州市儿童医院 新生儿科 ,广州 510120) Guidelines on Surfactant—-Replacement Therapy for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AO Li,ZHOU Wei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Guangzhou Children S Hospital,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摘要:继发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的呼吸衰竭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冈之一。Ps治疗 仅能降低早产儿呼吸系统 疾病的病死率,还可用于胎粪吸入综合征、肺炎/脓毒症、肺出血足月儿的治疗。现对包括早产儿应用 Ps的有效性,预防性及治疗性 的Ps应用,Ps剂型、应用技巧,Ps短期、长期疗效,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外的呼吸系统疾病的Ps应用,产前激素及持续呼吸道正 压通气 Ps的l芙系等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1:157—160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婴儿,新生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515X(2009)02—0157—04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始于 20世纪 90年代 初期,用于治疗与肺发育不成熟相关的Ps缺乏。随机对 照试验的系统性综述已肯定该疗法可降低初始吸入氧体 积分数 ,减 少应用 呼吸机 频率、降低 呼吸窘迫综 合征 (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及气胸和问质性肺气肿的发生 率。继早期有效性及安全性试验之后 ,Ps研究集 中于治 疗策略、剂型选择 、应用技巧 、RDS以外 的适应证 、PS与 产前激素应用、Ps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等方 面。近期,美国儿科学会公布的指南性报告《早产儿及足 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及欧 洲围产医学会发布的《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 统一指南》 ,均以循证医学的方式,总结了最新的相关 研究文献,制定出推荐性临床应用指南。 1 早产儿 PS应用 证据水平为 1、2级的 6项临床试验 的亚组分析显 示,Ps替代治疗能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特别对于胎龄 <30 周和(或)体质量 <1 250 g或男性患儿最有效。早产儿 并其他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 (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院内感染 、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ROP) 、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不受 Ps治疗影响。PDA临床征象的出现可能更早 ,肺出血的 发生率(特别是胎龄 <27周的早产儿 )可能增加。值得 注意的是,与不使用 Ps或 Ps挽救治疗的早产儿比较 ,预 防性应用Ps可降低气胸、肺问质气肿的发生率,降低病 死率和减少 BPD的发生。研究提示,Ps替代治疗后减轻 收稿日期:2008一I1—06。 作者简介:陶 莉,女,主治医师,硕士学 ,研究方向为呼吸系统疾病 及危重症。 通讯作者:剧 伟,男,主任医师,博=f: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实用儿 科临床杂志》《Ifij床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中华围产医 学杂志》《中因优生优育杂志》特邀编委 ,发表论文8O余篇,参编专著 4 部 ,先后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科技攻关与面上项 日研究9项 ,获广州市科 技进步奖 l项,研究方向为新生儿疾病,电子信箱 zhouwei—pu002@126. 了肺损伤。Ps对较成熟 RDS早产儿疗效也是肯定 的。 与同胎龄同体质量对照组 比较,接受 Ps治疗的相对成熟 早产儿的病死率及 BPD发生率均降低。提示 Ps替代疗 法(预防或挽救治疗)能降低 Ps缺乏的早产儿 RDS发病 率及病死率 ,减少气漏发生,减轻 RDS严重程度。证据水 平(LOE):1、2级;推荐级别 (GOR):I级。LOE和 GOR 分别代表证据水平和推荐级别 见表 1、2。 表 1 PS治疗的证据水 平 LOE 定义 1 有显著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多个I临床试验荟萃分析 2 自 较小或较少 著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 3 前瞻性、对照性和非随机性研究 4 回顾性、非随机性病例集群或病例对照研究 5 一系列符合相关条件的患者无对照组 6 动物实验或机械模型研究 7 为其他 目的而收集的资料推理所得或理沦分析 8 逻辑推 (共识),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指南实验前 ,已 被临床实践接受的 表 2 PS治疗的推荐级别 GOR 定义 I 处 >>>风险,推荐的措施、诊断或治疗方法应实施 Ⅱa 益处 >>风险,采用所推荐的诊断或治疗方法是合理的 Ⅱb 益处≥风险,可考虑采Ⅲ Ⅲ 风险 >益处,所列措施无益处,可能有害 不确定 有关研究刚开始;研究继续进行中;在进一步研究以前不推 荐(不能推荇或反对采用) 2 PS的预防性或挽救性治疗比较 PS预防性应用策略是指对于可能发生 RDS的高危儿 实施插管和注入Ps,其 目的仅在于补充Ps而非RDS治疗, 一 般在呼吸症状或呼吸费力症状出现前或初步复苏前或最 常是在出生10~30 min初步复苏后予 Ps。Ps挽救性治疗 是指对已发生 RDS早产儿予 PS,多于出生 12 h内且符合 特异性诊断标准时应用。分为出生 1~2 h给药的早期挽 救性治疗和出生 2 h后给药的晚期挽救性治疗。 LOE为 1、2级的 15项研究征实,不管是预防性或挽 救性 Ps治疗均有益于胎龄<30周的早产儿。但与发生 RDS后予Ps治疗的新生儿比较,预防性使用Ps的新生 儿 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后者 RDS的并发症如病 · 158· 震:胁“斜临京索刍第24卷第2~2009年1月JApplClin Pedia~,Vo1.24No.2,Ja .209 死率、气胸、间质性肺气肿、死亡或BPD的联合预后也较 少。证据水平为 1、2级的5项研究对早产儿的其他合并 症如 ROP、PDA、IVH的发生风险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PS预防或挽救性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然而 , 有 2项临床试验和 1个 Meta分析报道 ,与挽救性治疗相 比,Ps预防性治疗组发生 IVH的风险降低。这些研究中 的发现还没有得到证实或解释 。证据水平为4~7级的 6 项研究的二次分析发现,PS预防性或挽救性治疗组发生 BPD的风险报道不一,相差甚大,前者较后者升高、降低 或无差别的均有,因此 ,PS应用与 BPD关 系尚不明确。 尽管 Ps预防性应用策略对胎龄 <30周的早产儿具有很 大好处,但许多这样的早产儿还是在发生 RDS后才给予 Ps治疗。北美 地 区 1998—2000年一 项 总样 本 量达 47 608例胎龄 <30周早产儿的队列研究显示 ,产房内、出 生 30 min内、出生 6 h内予 PS治疗的比例分别为 21% 、 44%和 79%,提示 Ps预防性应用率还有待提高。提示对 于产前激素暴露率低、胎龄 <30周的早产儿,与安慰剂组 或挽救性 Ps治疗组比较,预防性 Ps疗法可降低 RDS的 病死率、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减少气漏、BPD和死亡的 发生(LOE:1、2级;GOR:I级)。 LOE为 1、2级的仅有的4项研究比较了 Ps预防治疗 与早期挽救治疗或早期挽救治疗与晚期挽救治疗的疗效, 虽然资料有限,仍提示 Ps预防或早期挽救治疗要优于晚 期挽救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对象产前激素暴露 极少,因此,不同剂量的产前激素的利弊尚不确定。提示对 产前激素暴露率低、胎龄 <30周的早产儿,与晚期挽救治 疗组比较,Ps早期挽救性治疗法(出生2 h内)可降低不良 呼吸后果的出现频度(LOE:1级;GOR:I级)。 3 动物源性与合成型 PS比较 LOE为 1、2级的14项研究证实,无论是动物源性或 合成型 Ps均有益于早产儿 RDS的预防和挽救性治疗。 2种来源 Ps均不会影响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包 括 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肺 出血 、脓毒症、PDA、ROP、 NEC、BPD。提示动物源性或合成型Ps对Ps缺乏的早产 儿均有 疗效,可降低 呼吸性 疾病 的发病率 和病死 率 (LOE:1级;GOR:I级)。 临床使用的动物源性 Ps是从牛肺或猪肺提取和纯 化。可获得的商品性动物源性Ps对 RDS的预防和治疗 都是有效的。但不同产品的临床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还不清楚。来源于牛肺的 2种不同剂型 calfactant和 1)e— ractant在挽救性及预防性治疗方面的疗效均无差异。猪 源性 poractant alfa与牛源性 beractant比较,作为挽救性治 疗,前者能更快提高氧合,且病死率较低,200 mg/kg po— ractant alfa组存活率高于 100 mJkg beractant组。 由于动物源性Ps具有微生物传播、异源性蛋白及炎 性介质接触、对无活性及不相容成分的敏感性等不良潜 在风险,仍需进一步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PS剂型。新型 的含蛋白或肽类的仿天然Ps活性的合成型Ps疗效正在 试验中。证据水平为2级的2项临床随机试验结果显 示,Lucinactant——含仿 Ps蛋白B的肽类,与1代无蛋白 型合成 Ps(如colfosceril、palmitate)比较,可降低呼吸源性 病死率,但各种原因总病死率无改变 ;与动物源性 Ps比 较,RDS病死率及总病死率无明显差异。此外,Lucinac— tant的代谢过程、组分的化学特性及其转化过程(本品系 凝胶状,滴入气管前需温化成液态)的风险性还需进一步 试验。若新型合成型Ps的有效性安全性得到进一步肯 定 ,则能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希望。甚至,PS所有组分均 为合成,提供一无异源性成分的PS剂型。提示新型的含 活性蛋白成分的合成型Ps,有望成为Ps缺乏性疾病的另 一 新疗法(LOE:2级;GOR:I a级)。 4 PS给药方法 早期 Ps给药方法是按照各生产厂商的使用说明来 操作。证据水平为 1~6级的6项研究规程完成后,Ps给 药剂量、次数、治疗程序均模式化。证据水平为 l、2级的 4项试验认为,按照预定指征在一定间隔期后重复使用 Ps,较安慰剂或单次给药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对于 再次用药的时机选择,有2种方法,一是在首剂应用后固 定问隔期后实施 ,二是由医师 自行决定,目前多是依据后 者。有研究建议,再次用药的适应证应更严格,这样可减 少再次应用的比率,且无明显不 良后果。与开始复苏前 即给药相比,初步复苏后预防性使用 Ps并发症较少。另 一 方面,对于已发生 RDS的患儿给予 Ps挽救性治疗时, 在病程的早期给药疗效要优于病程后期给药。Ps滴入 操作过程中,可导致暂时性呼吸道阻塞及 因操作不慎而 注入右主支气管或食管等情况。PS注入后可迅速提高 肺容量、功能残气量及顺应性,据此,要相应调节机械通 气参数,以最大限度降低肺损伤和气漏的风险。Ps治疗 必须由临床专业技术人员来操作。 Ps注入一般是通过气管导管以团块样间断或持续 注入方式给药,前者易并氧饱和度下降,而后者易并 Ps 返流到气管导管内等状况。应用双腔气管插管,即使不 连接呼吸机,也能够有效减少短期 内的低氧血症或心动 过缓。动物实验显示团块样间断给药方式其肺内分布性 更好。对于一剂 Ps分多少次注入肺内更好,目前尚无充 分的证据来推荐一种最合适方法。分2次2个体位与分 4次4个体位注入疗效无差异。雾化吸入或通过咽管 CPAP支持下注入 Ps等无创性方法,尚在初期实验阶段, 其有效性尚待进一步证实。提示按照临床试验规程确定 PS总剂量、单次给药量、给药问隔、操作技巧,可提高疗效 (LOE:1,6级;GOR:I级)。 5 PS应用与呼吸系统疾病的预后 LOE为 1、2级的8项研究发现,尽管无 BPD患儿的 存活率提高,但Ps替代治疗并未能改变极低出生体质量 儿 BPD的发生率。证据水平为 2级的2项试验报道,胎 瞄 第24卷第2~2oo9年1月 JApplClinPediatr,Vo1.24No.2,Ja,霉.2009 龄>29周的早产儿 BPD发生率明显降低。需要机械通 气的RDS早产儿,虽然予 Ps治疗,但在婴儿后期及幼儿 早期呼吸道异常情况(反复喘鸣音、哮喘、呼吸道感染、肺 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仍很高。对少部分患儿随访至学 龄期结果表明,Ps治疗似乎改善了患儿肺功能。新生儿 期接受过 PS治疗患儿有必要进行更长期的呼吸功能研 究。提示胎龄 <30周的婴儿,BPD发生率在 Ps治疗组与 对照组之间无差异。而胎龄 >30周患儿 ,Ps治疗 者 BPD发生率低(LOE:1、2级;GOR:Ⅱa级)。 6 PS应用与其他系统疾病的预后 LOE为1~5级的19项研究表明,Ps提高了早产儿存 活率,但随访至婴儿期和学龄期,其神经系统、感觉或生长 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并未改变。然而,Ps替代治疗对青春期 影响的资料尚非常有限,有一项纳入了 126例胎龄 <29周 早产儿的研究,在 12~l5岁行电话随访,以观察 Ps与脑性 瘫痪、认知功能低下和学校表现评分低的关系。但由于该 研究样本量少、分组标准不一致、非随机对照分组、电话回 访局限性、疾病严重性的偏倚(其中61%婴儿予 Ps治疗) 等,其结果不确定。该研究中曾用 Ps治疗的儿童神经系 统障碍的发生率与既往报道的 Ps尚未进入临床应用时期 的早产出生的儿童情况相似。因此,对接受过 Ps治疗的 早产儿来说,很难确定其青春期非肺部疾病发病率和严重 度。但可以确定的是,Ps治疗提高了存活率,并未改变神 经感觉和发育障碍的发生率。提示尚无证据表明Ps替代 疗法会影响早产儿的神经、生长发育、行为或学习能力障碍 的发生率(LOE:1、2、4、5级;GOR:Ⅱa级)。 7 除 l S外的呼吸系统疾病的 PS治疗 胎粪吸人综合征(MAS)、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新生儿肺炎和肺出血等疾病可继发 PS失活或功能 失调。对于这些继发性 Ps缺乏性疾病的 PS给药方式、剂 量、适应证及用药时机等方面,5项证据水平为4~7级的小 规模的随机试验结果差异非常大,因此需进一步研究。 对严重 MAS患儿,Ps治疗可改善氧合、减轻呼吸衰 竭严重程度、减少气漏和体外膜氧合 (ECMO)应用率。 以团块样间断方式给药的 MAS患儿,近 1/3发生暂时性 缺氧和气管阻塞,但急性病死率没有增加。一项小规模 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对 MAS患儿予 Ps灌洗治疗具有 机械通气时间短及严重度改善的趋势 ,但其安全性有待 进一步研究。肺炎或败血症的新生儿,Ps治疗可改善氧 合和气体交换能力,减少ECMO的应用,但研究样本量较 少,结果还需进一步论证。一项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 Ps替代疗法治疗严重的原发性 PPHN的新生儿并未显著 减少ECMO的使用。然而,当有实质性肺疾病时,Ps改 善了氧合,减少了ECMO的使用。使用 ECMO治疗的新 生儿同时应用 PS治疗可减少 ECMO治疗时间。PS的失 活可能与肺炎有关。一项对败血症婴儿应用 PS挽救治 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改善氧合,且可以减少 · 159· ECMO的使用。肺炎或败血症的新生儿予 Ps挽救治疗 与对照组(不使用 Ps)相比,气体交换能力得到改善。但 该报道使用 PS的例数较少。血液会抑制 Ps功能,因此 , 肺出血时应用 Ps治疗是合理的,但目前仅有3项回顾性 和观察性研究肯定其疗效,其可信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肺出血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并发症,很难设计及执行随机 试验,所以该论证短期 内无法完成。虽然先天性膈疝婴 儿肺中不饱和磷酸卵磷酯合成速率与健康婴儿相似,但 其囊泡大小及动力却发生了改变。然而,Ps治疗先天性 膈疝却未能改善预后,且ECMO使用、BPD发生率及病死 率却增加了。提示对于 MAS、脓毒症/肺炎新生儿,Ps治 疗能提高肺氧合水平、减少对ECMO治疗的需要,且不伴 病死率升高。此外,Ps尚能降低肺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 率(LOE:1、2、5、7级;GOR:Ⅱb级)。 8 PS替代疗法与产前激素治疗 在产前激素治疗尚未广泛应用前,已进行 了许多证 实Ps有效性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大多数 胎龄 <30周的早产儿的母亲在分娩前接受产前激素治 疗。预防性和挽救性 Ps治疗对照试验以及产前激素广 泛应用的大量临床经验表明,胎龄 29~30周 、27~28周、 <26周的早产儿分别有 40% ~50%、20% ~35%、8% ~ 10%未接受 Ps治疗。据推测,这些早产儿可能仅有轻度 或无 RDS症状,或症状被 CPAP所控制。近20余项不同 级别的研究均证实,该方法显著减少了病死率、RDS发病 率以及 Ps的使用,尤其是胎龄28~34周的早产儿。产 前激素治疗可降低 IVH风险,而仅 Ps治疗未能提示这一 益处。产前激素治疗不能改善其他并发症,如 NEC、 PDA、感染或胎龄<30周早产儿的BPD。提示产前激素 治疗降低胎龄 <34周早产儿 RDS病死率,减轻严重程 度,减少Ps应用和IVH;降低胎龄28~34周早产儿 RDS 发病率(LOE:1、2、4、7级;GOR:I级)。 4项观察性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产前激素治 疗可减少胎龄 >27~28周早产儿 PS预防性及挽救性的 应用。但该结果无随机对照试验支持。对于胎龄 <27周 的早产儿,产前激素治疗不能降低 RDS发病率,但 RDS 严重程度较低。提示产前激素治疗可能减少对预防性及 早期挽救性 Ps治疗的需要,本结论还无大样本的临床随 机试验证实(LOE:2、7级 ;GOR:I a级)。 LOE为 1~5级的3项研究表明,胎龄 <32周的早产 儿,产前激素治疗联合出生后 Ps治疗,与不用此 2种治 疗或仅有其中一项治疗者比较,病死率、RDS严重程度和 气漏的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4项 RDS动物实验的结果 亦与临床试验一致。提示产前激素治疗和(或)出生后 Ps替代治疗,均可降低早产儿 RDS病死率、减轻 RDS严 重程度 、减少气漏发生(LOE:1、2、5、7级 ;GOR:Ⅱa级)。 9 PS替代疗法与 CPAP 最大限度的减少 BPD可一定程度改善早产儿神经系 · 160· 亥 斜临床索刍第24卷第2~]2009年1月 JApplClinPediatr,Vo1.24No.2,Jan.2009 统、发育和行为、呼吸系统的预后。机械通气是 BPD的高 危因素,因此,临床希望插管和正压通气仅于 Ps应用时 实施。证据水平为2~5级的10余项观察性、回顾性对 照和小规模 的随机试验肯定 了早期 CPAP,单独或联合 Ps治疗的疗效,这一结果使得对胎龄 <30周患儿的 Ps 应用策略有所改变,以期早期挽救性来代替预防性治疗。 3项研究对象为胎龄 >27周早产儿的观察性研究表明, 早期 CPAP治疗且未机械通气的RDS患儿BPD发病率较 低。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却不支持上述结果,预 防性和治疗性 CPAP二组 间的 PS应用和机械通气率、 BPD和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一些小规模的随 机试验对 Ps联合 CPAP治疗 RDS的疗效进行 了评价。 这些试验中有 PS治疗与对照组、早期与晚期挽救性 Ps 治疗,或Ps联合CPAP与Ps联合机械通气等不同组别的 比较。与对照组比较,CPAP联合 PS可减少机械通气的 应用。这个结果表明 RDS早期 Ps治疗联合 CPAP有短 期益处。然而,这些研究未对病死率、早产儿并发症、住 院时间和 BPD发病状态进行评价。提示无论 CPAP是否 联合 Ps治疗,可减少对 Ps及重复 Ps使用的需要、降低 BPD发病率,同时不会增加病死率。本结论还无大样本 的临床随机试验证实(LOE:1、2、4、5级;GOR:Ib级)。 10 PS临床应用推荐性指南 Ps临床应用推荐性指南:(1)已患或高危 RDS者应 予Ps治疗,此举可降低 RDS病死率及肺气漏发生率 (GOR:I级 )。(2)对于 <27周 早产 儿均应 在 出生 15 min内予以预防性 PS。对于 26~30周早产儿,如需插 管复苏或其母产前未接受激素治疗,应予以预防性 Ps (GOR:I级)。(3)对于有早期RDS表现者,如需氧体积 分数提高,应尽早予以挽救性 Ps。不同临床单位应明确 RDS进展何时予以干预(GOR:Ⅲ级)。(4)对于 RDS不 断进展者,如需持续氧疗或机械通气或 0.588 kPa CPAP 下氧体积分数>50%,应予以第2次甚或第3次 Ps,有助 于减少气胸及病死率(GOR:I级)。(5)对于 CPAP通气 无效而需机械通气者,应予第2次 Ps(GOR:1I级)。(6) 应首选动物源性而非合成型 Ps,因前者的肺气漏及病死 率均低(GOR:I级)。动物源性 Ps中,牛源性制品be. ractant和 calfactant疗效等同。作为挽救性治疗,与berac— tant比较,剂量为 200 mg/kg猪源性制品 poractant alfa组 生存率较高(GOR:I1 a级)。(7)应用 Ps后尽早拔管行 CPAP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GOR:Ⅱa级)。 参考文献 : [1]Engle WA,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ee on Fetus and Newborn.Surfactant—replacement therapy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the preterm and term neonate[J].Pediatrics,2008,121(2):419—432. [2]Sweet D,Bevilacqua G,Carnieli V,et a1.European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M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Peri— nat Med,2007,35(3):175—186. [3]张红兵,张军军,王雨生.内分泌激素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中 的作用[J].眼科新进展,2006,26(11):869—871. (本文编辑:王家勤) (上接第 120页) CD 抗原是膜表面含有 IL-2R的淋巴 细胞 ,不仅在 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而且在 B淋巴细胞表 面也有表达,IL-2不但可通过促进 T辅助细胞分泌促 B 淋 巴细胞活性的细胞因子,也可直接作用于 B淋巴细 胞 。故 CD 。 CD: 淋巴细胞水平可反映活化的 B淋 巴细胞数量。B细胞受抗原或促丝裂原刺激后可分裂增 殖,分化成熟为抗体生成细胞,并分泌相应Ig释放人血液 和组织液中,检测其水平可了解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状态。 HIE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考虑与以下因素有 关:(1)HIE患儿脑损伤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多种神经 内分泌类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减少,免疫细胞分泌受抑制 , 免疫功能紊乱 ,破坏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环路系 统 。(2)脑缺氧缺血的再灌注损伤,诱导释放细胞因 子,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从而诱导晚发的不可逆损伤机 制。(3)因缺氧缺乏有效抗原刺激及辅助因子等因素影 响,T细胞功能低下,IL.2R降低,B细胞功能低下及活性 降低,B细胞Ig类别转换功能低下,Ig的合成、分泌和抗 体转化延迟,补体系统表达下降,导致体液免疫功能紊 乱。通过对新生儿 HIE体液免疫变化的观察 ,有助于为 HIE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Shah PS,Beyene J,To T,et a1.Postasphyxial hypoxic—ischemic encep— halopathy in neonates:Outcome prediction rule within 4 hours of binh l J 1.Arch PediatrAdolesc Med,2006,160(7):729—736. 1 2 I Johnson DR,Sherry CL,York JM,et a1.Acute hypoxia,diabetes,and neuroimmune dysregulation:Converging mechanisms in the brain l J 1. Neuroscientist.2008,14(3):235~239. [3]张慧玲,许理军.丽珠赛乐联合抚触按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 31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24(3):162—163. [4]张士发,周名雄,芽双根,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肾上腺髓 质素/内皮素一1值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相关性[J].实 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106—108. 『5]Aly H.Khashaba MT,E1一ayouty M,et a1.IL一1 beta,IL一6 and TNF— alpha and outcomes of neonat~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 Brain Dev,2006,28(3):178—182. [6]丁忠莲.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J].医药论 坛杂志,2007,28(7):95. [7]郑振文,李吉昌,李桂英,等.T细胞亚群、IL-2、NSE与新生儿 HIE 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3l(1):25—27. [8]张晓燕,林丽星,王 洁,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自然杀伤细胞 与 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J].实用儿科l临床杂志,2006, 21(14):906—907. [9]孙 琳,陆 勤,王 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外周单个核细 胞 CD, mRNA表达[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l8(1):104—106. 『10]Lassiter HA.The role of complement in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cerebral injury『J 1.c2in Perinatol,2004,31(1):117—127. f11]Otero DC,Anzelon AN,Ricke~RC.CD1q function in early and late B cell development:I.Maintenance of follicular and marginal zone B ceHs requires CD19一dependent survival signals[J].J lmmunol,2003,170 (1):73—83. 『l2]Brisslert M,Bokarewa M,Larsson P,et a1.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CD25 B cels[J].Immunology,2006,117 (4):548—557. 『1 3 1 Wrona D.Neural—immune interactions:An integrative view of the bidi— 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immune systems j J 1.J Neuroimmunol,2006,172(1—2):38—58. (本文编辑:周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