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doc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doc

格式: doc 页数: 2 文件大小: 0MB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doc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近 10 余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经抢救存活率 明显提高,一些曾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等在我国的 发病有上升趋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以下称 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 可导致失明,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用氧是 抢救的重要措施,又是致病的常见原因。胎龄、体重愈小,发生率愈高。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 水平的提高,使原来不能成活的早产儿存活下来,ROP 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在发达国家,ROP 是小儿致盲的主要眼疾,最早出现在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32 周,阈值病变大约出现在矫正胎龄 37 周,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为解决这一 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问题,做好 ROP 的防治工作,尽量减少 ROP 的发生,中华医 学会特制定《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供临床应用。 早产儿治疗用氧 一、 给氧指征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50 mmHg 或经皮氧饱 和度(TcSO2) <85%者。治疗的目标是维持 PaO2 50~80mmHg,或 TcSO2 90%~ 95%。 二、氧疗及呼吸支持方式 1. 头罩吸氧或改良鼻导管吸氧:用于有轻度呼吸窘迫的患儿。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 开始时可试用 40%左右的氧,10~20 分钟后根据 PaO2 或 TcSO2 调整。如需长时间吸入高 浓度氧(>40%)才能维持 PaO2 稳定时,应考虑采用辅助呼吸。 2.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早期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需求。压力 2~ 6cmH2O,流量 3~5L/min。要应用装有空气、氧气混合器的 CPAP 装置,以便调整氧浓度 避免纯氧吸入。 3. 机械通气:当临床上表现重度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FiO2) >0.5 时, PaO2<50mmHg、PCO2 >60mmHg 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三、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对临床上无紫绀、无呼吸窘迫、PaO2 或 TcSO2 正常者不必吸氧。对 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间断吸氧。 2. 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FiO2、PaO2 或 TcSO2 。在不同的呼吸支持水平,都应以最 低的氧浓度维持 PaO2 50~80 mmHg,TcSO2 90~95%。在机械通气时,当患儿病情好转、 血气改善后,及时降低 FiO2。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 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给以相应治疗。 4. 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 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5. 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 4~6 周或矫正胎龄 32~34 周 时进行眼科ROP 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6. 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 度测定仪等,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和现阶段筛查标准 一、临床体征 1. ROP 的发生部位分为 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 2倍 为半径画圆;2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 为 3区。早期病变越靠后,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2. 病变严重程度分为 5 期:1 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 34 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 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2 期平均发生在 35 周(32~40 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脊 样改变;3 期发生在平均 36 周(32~43 周),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 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阈值前病变发生在平均 36 周,阈值病变发生在平均 37 周;4 期 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 有无脱离又分为 A 和 B ,A无黄斑脱离;B黄斑脱离。5 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 后 10 周)。“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 写“+”,如 3 期+。“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 病情,包括: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 2 期+,3 期,3 期+。阈值病变包括:1区和 2区的 3 期+相邻病变连续达 5个钟点,或累积达 8个钟点,是必须治疗的病变。 3. 病变晚期前房变浅或消失,可继发青光眼、角膜变性。 二、诊断要点 病史: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临床表现:病变早期在视网膜的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是 ROP 临床特有体 征。分界处增生性病变,视网膜血管走行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晚期 改变,应考虑 ROP诊断。 三、筛查标准 1. 对出生体重<2000g 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 膜血管化; 2.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3. 首次检查应在生后 4~6 周或矫正胎龄 32 周开始。 检查时由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 四、治疗原则 1. 对 3区的 1 期、2 期病变定期随诊; 2. 对阈值前病变(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 2 期+,3 期,3 期+)密切观察病情; 3. 对阈值病变(1区和 2区的 3 期+病变连续达 5个钟点,或累积达 8个钟点)行间接眼 底镜下光凝或冷凝治疗; 4. 对 4 期和 5 期病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